栏目: 教育观察 作者:余建祥 热度:
这两年一对一教辅机构迅猛发展,短时间内风行大江南北,原来的各类家教几乎全部一哄而上转变成一对一个性化教育,让人目不暇接,那么一对一个性化教育是不是象多数人想象的那么美好呢?
目前国内教育是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老师确实很难兼顾到每一个学生,而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根据不同学生量身定做的教学方案,相对来说会跟学生的实际更匹配,这是多数家长选择一对一个性化辅导的主要原因。但这种模式利和弊都很明显,比如场地要求高,既然是一对一,就必须每个孩子配一个老师 ,并使用一个独立空间,有很多实力强的公司在市中心黄金地段包下大厦的整整一层,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代价着实不菲。另一方面,一个学生就需要配一个老师,在人力资源上也是个非常大的代价,一些实力强点的教辅机构,一个城市就需要几百位老师。如此高昂的办公成本加上人力成本,使得一对一个性化辅导的收费让多数家长感觉不是一般的吃力。
如此高昂的成本,成为一对一教辅机构沉重的负担,如此重压下能有多大的赢利空间呢?以一对一教育的领头羊龙文教育为例,据龙文教育一位辞职的高管透露,龙文只有20%的分校是赢利的,这就意味着有80%的分校处于不赢利甚至亏损的境地。龙文如此,其他一对一教辅机构又如何能独善其身。某知名教辅机构2011年才进入杭州市场,当年在杭州就设了十多个分校,有五百多员工,按平均每人3000元工资算(含五险一金,应该是算得很低了, 据一位行内人透露,一般的老师每年拿个六七万是算少的了,多点的都有十多万),光人工的支出一年就是1800万,再加上场地、办公开支、活动开支、广告宣传呢,大家自己算吧。
另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优秀的教师数量是很有限的,而要使用这些教师的成本自然也不低,而快速的扩张使得很多教辅机构大量聘用刚大学毕业的毕业生,来填补巨大的空缺,一旦起纠纷或引起相关部门关注,这些毕业生都没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到时候教辅机构的规范性和合法性都存疑。
问题随之而来,家长在付出如此高昂的代价后,对最终结果的期望值就不会太低,而现实中有哪个教辅机构敢保证最终一定能让学生提高成绩呢?最近各地家长投诉一对一教辅机构收费高效果差的各类报道层出不穷,原因就在于此。而有时候可能一个事件被放大后就会导致整个企业甚至行业的崩塌。
很多人可能认为我危言耸听了,其实不然。我们来分析下最近两年一对一教辅机构迅速扩张的原因:正是得益于国家教育部门对教育改革的推进,象山东、江苏这些教育改革试点早的省不用说了,周末是严禁补课的,甚至有时候我们去学校讲课,学校安排在周末,跟周四或周五的课对调,都要去教育局备案。教育改革的推进使得学生晚上和周末不再是被禁锢在学校补课,从而有了大量的自主支配时间,为一对一教辅机构的成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是这几年一对一教辅机构迅猛发展的根本原因所在。
而如今的结果是,教育部门通过各类政策的执行使得学生从学校繁重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后,又重新进入各类教辅机构继续他们的学习,并使得家长的负担更重,繁荣了教辅类机构,这会是教育部门愿意看到的结果吗?显然不是,那么结果会是什么呢?教育机构如果利用行政手段改变这种状况也是很容易的,当然不可能下令关闭教辅机构,比如所有教辅机构的老师必须持证上岗,否则重罚、价格审核诸如此类的政策稍微出台几个,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让多数教辅机构关门大吉。那时有证的老师身价将飞涨,成为教辅机构沉重的负担。
由此,我认为一对一教辅机构跑马圈地快速扩张隐含着巨大的风险,应谨慎为好。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层面,国家近二十年来一直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试点,显然不可能支持学生去教辅机构提分,并使家长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
目前国内教育是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老师确实很难兼顾到每一个学生,而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根据不同学生量身定做的教学方案,相对来说会跟学生的实际更匹配,这是多数家长选择一对一个性化辅导的主要原因。但这种模式利和弊都很明显,比如场地要求高,既然是一对一,就必须每个孩子配一个老师 ,并使用一个独立空间,有很多实力强的公司在市中心黄金地段包下大厦的整整一层,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代价着实不菲。另一方面,一个学生就需要配一个老师,在人力资源上也是个非常大的代价,一些实力强点的教辅机构,一个城市就需要几百位老师。如此高昂的办公成本加上人力成本,使得一对一个性化辅导的收费让多数家长感觉不是一般的吃力。
如此高昂的成本,成为一对一教辅机构沉重的负担,如此重压下能有多大的赢利空间呢?以一对一教育的领头羊龙文教育为例,据龙文教育一位辞职的高管透露,龙文只有20%的分校是赢利的,这就意味着有80%的分校处于不赢利甚至亏损的境地。龙文如此,其他一对一教辅机构又如何能独善其身。某知名教辅机构2011年才进入杭州市场,当年在杭州就设了十多个分校,有五百多员工,按平均每人3000元工资算(含五险一金,应该是算得很低了, 据一位行内人透露,一般的老师每年拿个六七万是算少的了,多点的都有十多万),光人工的支出一年就是1800万,再加上场地、办公开支、活动开支、广告宣传呢,大家自己算吧。
另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优秀的教师数量是很有限的,而要使用这些教师的成本自然也不低,而快速的扩张使得很多教辅机构大量聘用刚大学毕业的毕业生,来填补巨大的空缺,一旦起纠纷或引起相关部门关注,这些毕业生都没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到时候教辅机构的规范性和合法性都存疑。
问题随之而来,家长在付出如此高昂的代价后,对最终结果的期望值就不会太低,而现实中有哪个教辅机构敢保证最终一定能让学生提高成绩呢?最近各地家长投诉一对一教辅机构收费高效果差的各类报道层出不穷,原因就在于此。而有时候可能一个事件被放大后就会导致整个企业甚至行业的崩塌。
很多人可能认为我危言耸听了,其实不然。我们来分析下最近两年一对一教辅机构迅速扩张的原因:正是得益于国家教育部门对教育改革的推进,象山东、江苏这些教育改革试点早的省不用说了,周末是严禁补课的,甚至有时候我们去学校讲课,学校安排在周末,跟周四或周五的课对调,都要去教育局备案。教育改革的推进使得学生晚上和周末不再是被禁锢在学校补课,从而有了大量的自主支配时间,为一对一教辅机构的成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是这几年一对一教辅机构迅猛发展的根本原因所在。
而如今的结果是,教育部门通过各类政策的执行使得学生从学校繁重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后,又重新进入各类教辅机构继续他们的学习,并使得家长的负担更重,繁荣了教辅类机构,这会是教育部门愿意看到的结果吗?显然不是,那么结果会是什么呢?教育机构如果利用行政手段改变这种状况也是很容易的,当然不可能下令关闭教辅机构,比如所有教辅机构的老师必须持证上岗,否则重罚、价格审核诸如此类的政策稍微出台几个,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让多数教辅机构关门大吉。那时有证的老师身价将飞涨,成为教辅机构沉重的负担。
由此,我认为一对一教辅机构跑马圈地快速扩张隐含着巨大的风险,应谨慎为好。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层面,国家近二十年来一直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试点,显然不可能支持学生去教辅机构提分,并使家长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各方面素养,而不是培养考试得分机器。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未来会是国家、教育部门、媒体等继续坚持和提倡的主旋律,所以教辅机构要想长远发展,应把注意力放在这方面,而不是单纯地满足家长的一时之需,这样才能真正成长为基业长青的企业。我们学习力教育中心去各地学校讲课时,经常会有教委的领导在繁忙的工作中专门抽出时间去听课,并和我们进行深入交流,足见教育部门对素质教育之重视。
教育毫无疑问将是未来发展极有前景的朝阳产业,但应该把重心放在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等上,和学校形成良好的互补,而不是和学校一样去教学生学科知识、去提分,这样教育类企业才会具有巨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而一对一教辅类机构我个人以为不宜盲目快速扩张,而应把更多精力放在更深层次的教育产品开发上,使自己的产品立体化,才会更具生存空间。(余建祥)
作者简介:作者系学习力教育专家、行为学倡导者,一直提倡高效、科学、快乐地学习,而不是苦学,倡导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真正解放学生,让学生获得全面均衡地发展。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相关推荐
- 越来越多孩子不认识钱 不是小事情
- 心理诊疗需求大,越来越多青少年“主动就诊”
- 第10个烈士纪念日,这场隆重仪式昭示了什么?
- 教育部明确5项重点任务,加快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 美国调查显示东亚人智商最高
- 东亚人的智商和文明程度远高于别的种族?
- 央媒聚焦:“预制菜进校园”,公众在关注什么
- 西安交大回应“英语四六级与学士学位脱钩”:消息属实,其他学校也有
- 课后托管班招生火爆 孩子喜欢的托管生活什么样?
- “板凳男孩”方宇翔:没有腿一样军训与“奔跑”
- 国民金融素养白皮书:推进金融教育纳入国民基础教育体系
- 蔡元培北大就职演讲
- 警惕恶意抹黑清华大学的舆论倾向
- AI,正在污染中文互联网
- 学生厕所打架现象为何屡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