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高考季 作者:佚名
心很敏感,本身追求完美、自我要求高的孩子尤其容易患上强迫症。外界不良的情绪影响、学业压力、同辈的竞争,都可能成为诱发强迫症的重要外部因素。”王振分析。
精神类疾病治疗须被重视
“社会上很多人认为癌症会给家人甚至社会带来很大影响,但对于很多精神疾病,人们没有这个意识,认为因病致贫不会发生在诸如强迫症这类精神疾病上,但事实上很多人会因此失业、失学,甚至失去社会生存能力。”王振说。
早在2019年,王振牵头做过一项覆盖全国12个省市的调查,每年因强迫症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330亿元,包括患者的就医费、误工费、交通住宿费,以及家人的误工费等。
2015年,一对老夫妻带着30多岁的儿子前来就诊。儿子在高中时期成绩很好,但高考前半年生病,出现了许多强迫症状,他需要花3个小时上厕所,总怕脏、怕伤害别人,怕自己说了不尊重别人的话,成绩因此一落千丈,最终只考上了大专。
在当地治疗了十几年,由于用药不规范,儿子的健康出现了很大问题,还一度受骗,花费数万块尝试“偏方”,却没有换来任何疗效,在当地医院还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家人最终东拼西凑,攒了几万块想来上海最后看一次病。所幸,经过近一年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等,儿子的症状明显得到了好转,这对老夫妻反复向王振说着“谢谢”。
“强迫症的诊断和治疗难度都较大,有些病例的治疗是长期的,无论是全国各地,还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都存在着强迫症治疗不规范的情况,如果无法对症下药,极有可能让整个家庭因病致贫。”王振说,前些年,经常在很多外省市转诊来的患者身上见到治疗不规范的情况,近些年来,随着学术团体的专业推广,药物治疗逐渐规范化,心理治疗和综合治疗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中国首个“脑起搏器”临床试验正在开展
在王振的门诊中,以来自全国各地的难治性强迫症患者居多,下午的门诊常常要看到晚上9-10点,最晚一次晚上11点才结束,但很少会有病人抱怨,因为对患者来说,这里是他们共同认可的治疗强迫症的“终点站”,常有患者家属说:“如果这儿也治不好,那我们只能放弃治疗了。”
“患者群体常常会把‘强迫症’称作‘精神癌症’,这主要是说强迫症难治,但并不是不可治,是要找到恰当治疗的办法。”王振说,强迫症在国际报告的研究数据中治疗有效率为40-60%,但其中只有20%能达到临床治愈。王振进一步表示,在临床上,强迫症的误诊率仍然较高,一部分症状内容比较荒谬的患者常常会被误诊为分裂症等其他精神疾病,同时,治疗规范与否以及家人的配合程度都会影响疗效。患者的个体差异也很大,就算使用了心理、药物、神经调控疗法,仍然有15-20%的患者疗效较差,从而发展为难治性强迫症。
目前,对于药物效果不好,或是不愿用药的较严重的强迫症患者,可以通过无创的经颅磁刺激、经颅电刺激等方式进行治疗。强迫症研究团队也已建立脑影像疗效预测模型,可以评估哪类患者适合开展这些治疗、可能的疗效如何,从而为其降低治疗成本。
王振介绍,当前,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与中科院神经所以及一家创新企业合作,正在开展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研究,或许将为难治性强迫症患者带来曙光。
脑深部电刺激(DBS)又被叫做“脑起搏器”治疗,目前已经启动的全国多中心临床注册试验是首个采用国产“脑起搏器”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项目,也是首个采用国际领先的双靶点刺激技术治疗精神疾病的大样本临床研究,目前已经有30余名难治性患者接受了治疗,最快有望于2023年完成。
“这个临床试验通过微创手术将直径1.27mm的电极植入到脑内目标核团,通过植入胸部皮下的刺激器输出不同参数的刺激信号,达到治疗强迫症的目的。这款双靶点电极及刺激芯片,突破了现有技术局限,能够在同一根电极上对于两个不同的脑功能区输出不同频率、脉宽和电压的电刺激脉冲,是一款靶向电子药。治疗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根据患者的生活作息,给到日常和睡眠等不同状态的治疗参数,提高治疗的效果。”王振说,这项临床试验的预实验结果显示,60%的患者已经达到临床治愈水平,一些早期入组的患者刺激参数不断降低,且症状没有出现反弹,甚至少量已经达到可以取出电极的程度,未来将对这些患者进行长期随访。
·上一篇文章:名家教子:林语堂劝女不必上大学
·下一篇文章:无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gkby.cn/news/zhfm/22918224918GCJ9A1I889K942DA0082.htm
相关内容
余建祥 |
余建祥 |
余建祥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袁旗等 |
陆信 |
佚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