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网 作者:佚名
基于这样的压力,联邦政府也大力投身于教育。1997年四月十七日,“早期儿童发展和学习白宫会议”举行,第一夫人希拉里不仅出席,而且发表了重要讲话。早期儿童教育成了美国的国策。在布什任上,国会又通过了《不让一个孩子落后》的法案,其中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加强联邦政府对学校的监督,通过标准化考试的办法确立基本的教育水准,惩罚那些达不到标准的学校。结果,标准化开始越来越热。我女儿从四年级开始有全州的考试,有时一周要考两三次。有慢一点的孩子,吓得不肯来上学,家长只好将之转到私立学校。为了上孩子们在四年级时适应得好一些,许多学校也纷纷从幼儿园起就开始为标准化考试作准备。比如,有些学校采取了家庭作业递进制,每升一级,家庭作业多十分钟,从幼儿园的十分钟家庭作业开始。这样,到了四年级需要应试时,孩子就自然养成了一天作五十分钟作业的习惯。当然更不用说,商业教育公司大肆兜售《婴儿爱因斯坦》、《婴儿莫扎特》之类的产品,许多家长生怕孩子落伍,要求学校多留作业。 这场幼儿园的家庭作业大战,体现了美国教育应试化的趋势。面对这样的趋势,中国要不要追风?事实上,中国根本不是追风的问题。中国的应试教育,早已吹在美国的前面,早已渗透到了更小的年龄层中。不过,美国和西方这种早期应试教育的经验,还是给我们提供了很有参照意义的反面教材。毕竟,西方的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比较发达,能够追踪接受不同类型教育的孩子从四五岁一直到成人时期的表现,比起我们普通人的印象来要准确得多,而且能够进行跨国比较。前面已经提到,目前欧洲的研究结果证明:接受了早期应试教育孩子,虽然小学享受着短暂的领跑阶段,但到中学以后学习比较慢、普遍被没有接受早期应试教育的孩子赶超。我们日常的经验也能提供不少印证。那些从小用功的乖孩子,到了中学后就越来越笨,似乎脑子已经老了。而一些调皮捣蛋的孩子,小学不好好读书,但到了初中或高中突然“懂事”,学业突飞猛进。我们常说,这种孩子的脑子还处于清新状态,特别好用。 其实,美国的应试教育,有许多社会原因。大体而言,应试教育在中低产阶层中比较盛行,在中高产中则受到许多抵制和批评。中低产阶层,特别是贫困阶层,一般家长的教育程度很低,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同时贫困地区的学校很穷。以有限的资源解决弱势阶层子弟的教育问题,最有效率的办法就是批量生产,一个照本宣科的老师(这种老师经常素质不高,无法创造性地教学)管一大堆孩子,用统一考试来测量进度,多少能保证基本的教育底线。中高产阶层,所在的学区也比较富裕,能花得起钱雇更好的老师。素质高的老师,不需要统一教程,每个人教的班级有很小,当然可以进行启发式教学。更重要的是,中高产的家长至少是大学生,对教育的体会深刻得多。即使没有学校,他们大多也能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循循善诱。所以,教育水准高的家长,多要求孩子的教育是“对话式”,而不是满堂灌式。 我女儿在这方面非常幸运。她从一岁半开始就进入了纽黑文一家著名的幼儿园“创造孩子”(Creating kids)。该幼儿园遵循的是哈佛著名心理学家Howard Gardner的“多重智力”理论,这套理论认为,儿童乃至人的智力比传统学校课程所涵盖的要宽广得多。传统学校课程主要以语文和数学为核心,扩而广之不过是文史和数理。这基本是传统的智商理论所强调的能力。但是,Gardner发现人的能力要广泛得多,如音乐、肢体运动、人际互动等等。他主张突破学校常规课程给孩子更广泛的发展机会。Gardner的理论虽然还有许多争议,但他至少意识到成人对孩子智力和感情发育过早的干预和“修剪”是多么有害。女儿所在的这个幼儿园,在Gardner的影响下坚持自然成长的原则。其中的一个硬规矩就是绝不教读书识字或者算术,从来没有家庭作业。同时,幼儿园强调老师给孩子读故事,教孩子各种舞蹈,领孩子接触自然(玻璃窗上设有透明的鸟窝让孩子观察鸟儿的家庭生活)等等,保证孩子绝对快乐。我们当时还有些担心,曾质询过幼儿园的主管是否至少应该让孩子认识几个字母,但被干净利落地拒绝。结果呢?女儿上小学一年级时,阅读已经很好。早晨醒来看父母还没起床,自己先读半个小时的书。如今到十二岁,也是班上顶尖的学生之一。也难怪,当时耶鲁的许多教授和研究生,为了把自己的孩子送进这个不教读书写字的幼儿园而不竭余力。 我接下来要讨论的,就是父母怎样根据孩子不同阶段的发育特点,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潜力。记住,这里讲的是“激发”,而不是“灌输”。“激发”是点燃孩子内心的火焰,等这火焰烧起来,孩子的成长你想挡也挡不住。“灌输”则是把你有的东西急急忙忙地硬塞给孩子。最后孩子所掌握的,大不了就是你有的东西,或者你认为有用的东西,很难有超出你想象的发展。而在大部分情况下,硬塞给孩子的东西很难成为孩子自己的东西。总之,孩子是个幼苗。家长和老师要对之施肥浇水,培育其内在的生长动力,而无法替代她的生长。下面,我就将具体记述和讨论这一施肥浇水的过程。
·上一篇文章:数据显示英国社会高层长期由名校校友占据
·下一篇文章:加拿大高中“不关心”学生考不考大学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gkby.cn/news/hwzc/14921185414KJ8JA9DAB72GDD1FG6D.htm
相关内容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刘翠航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林达 |
佚名 |